动态聚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动态聚焦

建设银行推出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系列举措

发布时间:2006-01-26

完善细化政策流程   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

建设银行推出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系列举措

 

“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建设银行已将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作为战略选择,并纳入战略发展纲要。”1月26日,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常振明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上市的公众公司,中国建设银行积极倡导和认真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新举措,在业务模式、信贷政策、业务流程、产品服务、风险控制、贷款风险定价、风险补偿、激励约束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和机制创新,专门为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重新构建了一整套差别化运行模式和经营机制。

据介绍,日前,建设银行专门制定和印发了《中国建设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实施意见》,新的服务举措总体概括为: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一个专业的小企业运作体系;创建两个专门的信贷业务服务品牌;制定三类客户差别化服务措施;创新四项配套性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八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专门服务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配置专门服务小企业的人员队伍。在总行和一级分行设立小企业中心,二级城市分行和部分支行成立小企业经营中心。为更加贴近市场和小企业客户,小企业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将经营重心下沉至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选择和培训专门服务小企业的客户经理队伍,提高服务小企业的效率和水平。

二是适应小企业特点,建立专门的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针对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充分和信用记录不完整的实际情况,为小企业制定了区别于现有大中型企业的独立信用评级体系和专门信用评分办法,在关注小企业财务信息的同时,更加侧重对客户软信息的分析评价,通过采取打分形式,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小企业风险状况。

三是优化信贷流程、简化操作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小企业三类客户实行差别化运作。根据小企业金融业务“短、频、快”特点,优化流程,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决策链条,贷款实行小企业经营中心主管和有权审批人双签审批的形式。对于企业信息充分、信用记录良好的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信用等级提供授信额度,全程予以信贷支持;对于企业信息不充分的小企业,不强调信用评级和额度授信,在足够抵押以及与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信用相联系的基础上,分单处理,提供信贷支持;对于微小企业,按零售业务实行柜面式操作,贷款操作程序更加简化、办理手续更加简便。

四是量身定制“速贷通”和“成长之路”两类不同的信贷服务产品,解决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要。为解决小企业因财务信息不充分而难以达到银行信用评级和授信要求的难题,建设银行创立了“速贷通”业务,在落实有效担保的前提下,不设置客户准入门槛即可获得建设银行信贷支持。而对于成长性较强、产权清晰、管理规范、发展前景较好的信息充分、信用记录良好的小企业,将提供“成长之路”业务服务,根据小企业信用等级,在评级授信后即可快速取得银行的信用支持。

五是提高小企业客户的拨备水平,建立适应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补偿机制。对小企业贷款核销实行差别化政策,在对小企业贷款足额提取拨备基础上,建立小企业客户贷款预期损失冲销制度,通过利率杠杆降低信贷风险。

六是根据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为保持小企业贷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不同行业、不同担保方式、不同借款人的小企业贷款实行不同的风险定价,使小企业贷款利率更有弹性,通过利率杠杆作用和风险补偿制度,鼓励小企业贷款经营机构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小企业获得贷款,实现银行和企业双赢。

七是建立与小企业信贷文化相适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小企业贷款经营业务实行分帐核算、独立考核,并制定专门的风险防范和业绩考核办法,突出对信贷人员和贷款机构的正向激励,鼓励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与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问责机制,区别信贷人员的尽职情况和风险的不同成因,认定和追究信贷责任。

八是建立专门的统计指标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独立考核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经营业绩。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制下,设专门的小企业业务会计科目,同时建立适应小企业业务需求的统计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将小企业存量客户划分出来,与新拓展的小企业客户一起,单独核算,及时监测、考核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经营业绩。

记者获悉,为促进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建设银行2005年初出台了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全面启动推进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建设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次中国建设银行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新政策和措施,将重点在30家中心城市分行进行推进,同时将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进金融业务的服务水平,拓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内涵,提高产品组合和创新能力,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需求。